加快構建“1+9+1”工作體系
秦淮連續3年深化“一街一重點”改革
南報網訊(通訊員 秦萱 融媒體記者 李有明 田詩雨) 20日,秦淮區、南部新城召開對標找差創新實干深化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大會,重點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工作,以探索特大城市中心城區集成改革“秦淮模式”為核心目標,聚力9個重點領域集成改革和“一街一重點”改革,加快構建“1+9+1”工作體系。 秦淮區相關負責人介紹,近年來累計承接省市改革試點30多項,研究出臺改革方案200余個,堅持“一把手”抓改革,取得了豐碩的改革成果:持續探路“兩賦兩強”街道集成改革并在全省推廣,街道綜合行政執法改革成為全市樣板;率先探索 “雙做雙增”社區治理集成改革;打造省“大網鐵”聯系點、“警網融合”示范點,率先實現市區兩級數據共享;白下高新區率先實施體制機制綜合改革,落成全市首個省級車聯網先導區,秦淮硅巷成為全市標桿;連續取得首批“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”、夫子廟步行街首批“全國示范步行街”“國家旅游標準化示范單位”三大國字號榮譽,“夜享秦淮”“秦淮有戲”等品牌不斷打響;新街口CBD黨委榮獲江蘇省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。
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。今年,秦淮將加快構建“1+9+1”工作體系,率先探索特大城市中心城區集成改革“秦淮模式”,聚焦科技創新體制、老城新城一體化等9個重點領域集成改革,同時深化“一街一重點”改革。2019年啟動試點,秦淮連續3年持續深化全區12個街道的“一街一重點”改革:五老村街道探索大片區物業管理新模式,洪武路街道探索集成式養老服務新模式,大光路街道深化老舊小區管理體制改革,瑞金路街道開展黨建引領“紅色物業”探索,月牙湖街道探索“社區云服務”工作模式,光華路街道探索無物管老舊小區物業管理實體化運行模式,朝天宮街道推進小區綜合治理改革;紅花街道深化“彩虹家園”建設,夫子廟街道深化小西湖有機更新治理模式,雙塘街道探索老舊小區綜合治理模式,中華門街道深化“黨建+網格”社區治理集成改革質效,秦虹街道探索借助社會力量提升基層治理效能。
秦淮區委書記,市南部新城開發建設管委會主任、黨組書記林濤表示,此次會議是春節后召開的全區第一場大會,主要任務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深入學習領會新發展階段、新發展理念、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戰略思想,在新起點上部署對標找差、創新實干、深化改革,推動高質量發展工作,動員全區上下在解放思想中統一思想,繼往開來、接續奮斗,在現代化新征程上開辟“強富美高”新秦淮建設的嶄新篇章,切實扛起“爭當表率、爭做示范、走在前列”的主城擔當。
來源:南報網